该团队忠诚于教育科研事业,爱岗敬业、以德施教,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成果丰硕,曾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集体”和“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团队带头人先后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团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卓越的人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铭刻在每一位学生的内心,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他们坚持科研创新,致力社会服务和成果转化,紧紧围绕影响全国畜禽重大疫病病原开展相关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创新成果,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学界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先后有6篇博士论文获国家和省级优秀博士论文。
先进事迹
至诚报国,师德风范成风化人
上世纪80年代,刘秀梵作为第一批公派到美国的访问学者,学成后他本可以留在国外获得较高的待遇和优越的科研环境,可是他说:“我们出国进修,为的是祖国在科研中力争主动,争当主角。”带着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单抗技术,他毅然回国,带领团队在国内开创了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的新领域。刘秀梵认为:“动物与人,共存于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构成一个大公共卫生系统。”正是因为这种对祖国的大爱,对人类生存系统的长久关注,他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并将此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从事教育事业50余载,先后获得“江苏省师德模范”和“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刘秀梵对工作要求非常严格,除了出差在外,他不分节假日,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10小时以上,有时是夜以继日,连续工作。他有“两个12点”的习惯:为了工作他每天12点以后才吃上午饭,每晚12点以后才能休息,由于长期劳累和超负荷工作,刘教授落下了胃病。2005年,刘秀梵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此后他并没有停止研究的脚步,除了出差在外,每天依然在践行他的“12点”作息。
刘秀梵至诚报国、以德立教的精神,感召着团队每一位成员,他们秉承刘院士的工作作风,平时工作中加班加点常态化,节假日工作正常化。刘秀梵敬业的工作的态度,也激励着学生成长,受他言行的感化,每天深夜实验室里都有研究生忙碌的身影。
教学相长,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团队成员在教学和科研中一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潜心科研、不断总结,形成了一支勇于进取、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导师团队。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要求非常严格,从每一个重要实验的设计,到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及对策都给予精心的指导。他们汲取知识、熟读文献,经常就文献中的内容和试验思路与研究生们讨论和共享。每周的研究生课题进展报告、每学期的研究生工作总结、每年度的研究生中期考核,他们都会按时参加,汇团队之众智给学生们解疑答惑。
团队深入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成绩斐然,主持完成的《现代兽医一流人才“三四三”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2016年度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团队成员焦新安教授获2014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度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二等奖。
团队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他们告诫学生:“不但要学会做学问,更要学会做人,做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已取得学位的研究生中除少部分在国外深造或工作外,在国内工作的大多数都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的破格晋升教授,有的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有的是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有的成为国家重大动物疫病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有的自主创业成为国内生物制品和消毒药方面的知名企业家,诸多卓越的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爱学生,师生之间恩重情深
该团队所在实验室从事禽流感方面的研究工作,为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导师们每年坚持给实验室的每位研究生注射流感疫苗,团队负责人刘秀梵院士说:“人感染禽流感的概率虽然只有十万分之一,但我们要把它降低到零,确保万无一失,让每一位研究生能健康愉快地在实验室工作!”
刘秀梵平时生活节俭,1999年他获得“大北农科技奖励基金”后,随即拿出5万元奖金设立奖、助学金,专门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他自己也是从农村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学子,他深知这些从湖南、河南、新疆、内蒙等中西部地区走出来的孩子求学的艰辛,在他的心中始终装着他的学生们。
实验室研究生生病住院时,团队成员都会及时送去慰问。这样的事情已发生了多次。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去年的寒假期间,一位博士研究生突然生病住院,刘院士听说后,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匆忙赶到了医院,在学生家长没有赶到之前,送去了5000元慰问金用于垫付医药费。此后,团队其他老师也先后到医院看望,叮嘱他不要顾虑任何实验研究的事情,安心养病。老师们的关心和质朴的话语,让生病学生很受感动。此外,实验室研究生家庭发生意外或困难时,导师们也会给予经济上的支持。
团队导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铭刻在每一位学生的内心,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对标一流,科研创新成果卓越
扬州大学动物传染病学导师团队潜心禽病防控技术研究,紧紧围绕影响全国畜禽重大疫病病原开展相关前沿研究,不断开拓创新。从80年代单克隆抗体研制、90年代的新型疫苗载体的开发到后来的反向遗传学技术,他们都带领学生在实验室率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创新成果。研制的“重要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的传播生态规律及其防控技术”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NF8株)”分别于2017年和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禽流感(H9亚型)灭活疫苗研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获2004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制的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禽流感疫苗;完成的“我国新城疫病毒的进化和基因Ⅶ型新疫苗的创制”获2016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疫苗是国际上首次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创制出针对新城疫流行强毒株感染的新型疫苗,2014年获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成为当年唯一获此级别的新兽药证书。
众多研究生参加了这些创新成果的研究,并将成果写进了他们的学位论文,先后获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国家优博提名论文2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4篇。该团队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特色,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积极承担社会公共服务,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集体”和“全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我国动物疫病的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学术威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获得学界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培养的学生也一直是用人单位的“香饽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团队在刘秀梵院士的带领下,秉持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诲人不倦的为师之道,整体上已形成了研究方向前沿、高层次人才聚集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导师队伍创新能力强、业务能力精湛。在培养人才的事业中,他们将继续孜孜以求,默默奉献,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