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处处长李群就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3-12-21浏览次数:270

      近日,研究生处转发了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就有关问题,新闻中心记者采访了党委常委、研究生处处长李群。以下为答记者问。 
     新闻中心: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您认为意见出台的主要目的、导向和意义在哪里?
     李群: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提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积极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同年发布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提出,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到2015年,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基本完善。自此,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国务院有关部委从投入机制和深化改革两个方面入手,努力实现研究生教育四个转变:一是发展方式转变,即从注重规模发展切实转变为注重质量提升;二是类型结构转变,即从以学术学位为主切实转变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三是培养模式转变,即从注重知识学习切实转变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四是质量评价转变,即从注重在学培养质量切实转变为在学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并重。
     2013年3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发布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完善财政拨款制度、完善奖助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收费制度。当年7月,三部委又发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指出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简称“一条主线,两个着力点”),提出了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总体方案。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就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三部委的两个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在改革招生选拔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导师权责机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等方面采取措施,大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产学结合,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新闻中心:我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改革思路是什么?具体的举措有哪些?
     李群: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目标同样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改革思路是,继续加强“双师”培养,探索创新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案例教学,大力推进实践实训。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实施“导师第一负责人+导师组”制度、“本校导师+实践部门导师”双导师制度、“本校教师+实践部门教师”双教师制度、产学联合培养模式和跨境交流培养模式等。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方面,强化实践应用导向和职业需求导向,论文形式强调以案例分析、调研报告、专题研究为主。
     需要说明的是,我校研究生教育从2012年才刚刚起步。因此,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思路是,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齐头并进,分类培养、加快发展”。正是基于学校学科建设和硕士点建设正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期,学校在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方面提出:“一级学科带头人实行‘一老一新’双带头人制度,二级学科带头人原则上要求45周岁以下”,目的就是在于将校级重点学科作为锻炼人、培养人的重要平台,激励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激情,鼓励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脱颖而出,激发学科建设和硕士点建设的联动活力,保持重点学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新闻中心:与此相应,有关二级学院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何种努力?
     李群:最重要的是四方面。第一,充分认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不同特点,要明确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第二,重视“双师型”导师和任课教师的培养,一要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挂职锻炼,二要积极吸纳行业实践部门专家或业务骨干担任导师或任课教师;第三,重视案例库建设,加强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突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综合性;第四,重视产学基地建设,应积极联合行业实践部门,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产学基地,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