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我有我态度⑤】黄俊晨:“学霸”的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14-03-05浏览次数:301

       黄俊晨,2012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我校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我校首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本科就读于我校审计学专业。
       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北大核心期刊《财会月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审计文摘》转载。硕士期间已在北大核心《财会月刊》、《会计之友》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已获得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专业资格。
                                             永远坐在第一排的学生
      直到今天,很多给黄俊晨在本科阶段上过课的老师还能一眼就认出他来。“他上课永远坐在第一排。”
      这个“永远坐在第一排”的学生,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绝对是最勤奋的。本科时代,无论春夏秋冬,黄俊晨都会到文济楼一间教室上自习,冬天冷,他手指上全生的冻疮,关节都肿了。但也没因此耽搁过。
      他的课程笔记,主要知识点全部按照逻辑关系列明,旁边还配有图表,让很多爱学习的女同学都自叹不如。只要有时间,他就会一遍一遍地复习,自然成绩也很不错。在很多同学还为期末考试忙碌的时候,他就已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准备考研时,他看遍了市面上所有能买到的教材。
      这种勤奋也被黄俊晨带进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当中。一篇论文成稿后,黄俊晨至少修改十遍才会提交给导师,而且每一稿都是打印出来修改,现在跟楼下打印店老板混得很熟了。“就得坐下来,沉下心来,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
      黄俊晨说,他可以“努力了,但没有成功”,但不能接受“如果当时我……就好了”。“当然,研究生与本科阶段的勤奋是两个概念。”黄俊晨说,“本科阶段打基础,必须要扎实;而研究生阶段,我会尽可能地去接触不同的观点和著作。”
       黄俊晨本科就是审计专业,又是学习委员,同学有了问题总会找他。
      “如果他知道问题的答案,他就会把相关的理论从头到尾全部告诉你;如果他不知道答案,他会告诉你自己知道的与这个问题最相关的理论,并帮你分析问题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同时给出一些研究方向上的建议。”王路说。
      王路曾经与黄俊晨讨论过统计学方法上的问题,那次讨论让她印象深刻:“他从我要研究的问题和数据结构入手,引申出好几种统计学的方法,并逐一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劣之处,最后还借给我一本统计学软件的教材。我都开始觉得他有点啰嗦了。”
      黄俊晨自己也笑:“其实我是个‘话唠’,总是怕没讲清楚,总想把前边和再前边的理论一并讲了。”
      有人说黄俊晨未免“太实在了”,但他倒是很享受这种交流的过程。“这是一件令我感到开心和自豪的事情,我乐在其中!”
                                 “我有一张严格执行的时间表,像课程表一样”
      在舍友姚瓴眼中,黄俊晨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人。“他任何事情都喜欢做计划,从每天的作息时间、打扫宿舍卫生的周期,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虽然不一定写下来,但他一定心里有数。”
      黄俊晨有时也会不自觉地把身边的人带入计划中。就算是和女朋友顾春到市区逛街、聚餐,也需要至少提前两天安排好行程。甚至每天中午和晚上,他喊顾春一起吃饭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前后不会超过两分钟。”
      “你就不能有一天不那么准时么!”有一次顾春抱怨他。
      但对黄俊晨来说,按照自己制定的时间表行动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旦确定了一个目标,我就会习惯性地以达成目标的截止期为起点,将总体目标分解成几个部分,一步步地倒推至我希望开始执行计划的时间。这样,只要我按照计划执行,我就有很大的机会最终达成目标。”
      这种习惯也是一步步养成的。“刚开始的时候会非常艰难,有时会觉得自己受制于计划的约束,但你一旦开始习惯于制定计划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你将从中受益匪浅。当然,我也不会限制自己去尝试可能出现的新机会。”
      有了详尽的时间表,黄俊晨就能够实现他的另一个目标——做一个“靠谱”的人。他希望自己是那个能够让他人信赖、愿意将事情“托付”的人。
      “把任务布置下去,他就一定会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是很多老师对他做出的评价。
      “你只需要把提交结果的时间和对预期成果的要求告诉我,”黄俊晨说,“就像你只要把猪从入口放进去,按下按钮,就在出口给等着香肠就行啦。”这个过程看起来略显单调乏味,“但却有效保证了我所处的整个系统能够高效运转。”
      但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的生活,让黄俊晨看起来多少有些“学究气”。曾有班级里的同半学开玩笑地称他为“专家学者”,黄俊晨接受了这个善意玩笑的一半。
      “在我看来,学者就是‘正在学习的人’,这里的‘学’更多指‘Study’,而不是‘Learn’。也就是更应该去研究自己所在的领域中尚无定论的领域,而不是仅仅去接受那些已经成熟的理论和教条。”
      “我们所缺乏的并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而是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很多同学觉得很难发现值得研究、又可操作的课题。但黄俊晨觉得,“我们所缺乏的并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而是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有一次黄俊晨听讲座,讲到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评估公式,他举手提问:风险的损失和几率会不会相互影响?
      黄俊晨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寻找答案。他设计发放了1400多份问卷,在老师的帮助下一张张发放,然后一个个录入电脑统计数据。完成这篇论文的过程中,黄俊晨为了找到适当的分析方法翻遍了手头所有的统计学教材,却仍不得其要领。最后,他找到了本科时的统计学老师王天营,在老师指导下找到了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最终明确“风险损失的后果”和“风险几率”间在统计学上的相互关系。
      “这个过程确实很艰难,但回报也是十分丰厚的。在确认了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后,我发现目前国内大部分类似的研究所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都是不适当的,也包括了一些会计学术界权威在很严谨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这可能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
       基于这项调查,今年1月,黄俊晨为第一作者的《舞弊风险高估倾向对审计资源配置的影响》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财会月刊》上。
      “有时候真的停不下来。”黄俊晨说,“当你在自己的领域发现了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并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给出自己的解答,这一过程又会带给你新的困惑,把你引进自己未曾接触过的全新领域。只要有足够的毅力,你可以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很远。”
      他把发表论文看作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包括那些被期刊退稿的经历。现在,他有时还能收到一些期刊的约稿通知。“当然,我知道,我所理解的只是这个领域中非常有限的一小部分,但我愿意付出更多的热情,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爱学习,也爱口琴、跑步、枫叶龟和石头花
      其实这个“学霸”还会吹口琴,也属于纯粹的自学。“因为我一直唱歌跑调,觉得上了大学总会需要表演个节目什么的,所以就开始尝试学一门乐器。口琴体积小嘛,又便宜……哈哈。”
      黄俊晨还喜欢跑步,坚持了很多年。从1圈,慢慢增加到20圈甚至更多,大概每周保持10-15公里的运动量。他觉得每天绕着这个美丽的校园跑一圈,更像是一种爱好,一种享受。
      “跑完全程马拉松”是他的梦想。而现在,他每天都在奔跑,为这个梦想冲刺——3月底和4月下旬,他就要去苏州、无锡参加四分之一和半程马拉松(21公里)。
       一个人跑在夜色中的时候,他常想:想要尝试,想要改变,想要达到的那些,不就像现在这样,一步一步坚持而来的吗?
      “我是业余的,但我就是喜欢啊。”黄俊晨说,他珍惜在校园里每一次可以“试错”的机会,也在不断努力、尝试,用力地生长。他希望能像保尔柯察金说的那样,有一天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在顾春眼里,黄俊晨虽然对计划的执行严格到几近偏执,但还是一个很有心、很靠谱的好青年。“他还喜欢看学校湖里面的黑水鸡和小鸭子,也会悉心照料自己养的枫叶龟和石头花。”

黄俊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