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下午,2017级研究生入学教育暨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的最后一场讲座在审干院112教室举行,主讲人为刘旺洪校长。刘校长从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不同、学术创新、学术规范的要求等三部分内容进行展开:
一、研究生阶段与本科阶段的不同
刘校长指出,通过基础教育进入本科以后,一方面要继续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继续打好已有的基础;另一方面,要进行专业学习,通过学习某一专业的概念体系、原理和方法等形成自己专业的话语体系(也称“专业槽”)。而研究生阶段则是本科基础的进一步专业化,其重要任务是“研究”。研究生阶段的读书方式、学习方式与本科完全不同,研究生应该“研究型”读书,要“与经典对话、与大师对话”;研究者要确立主体地位,带着审视、怀疑乃至批判的目光去进行读书;研究生要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对一切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并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刘校长同时提醒研究生,勇于质疑与对前辈的谦卑之心并行不悖,当你勇于质疑并提出不同观点时一定要有坚实的科学依据。
二、研究生要将创新作为终身追求
刘校长指出,创新是“提出前人未提出过的观点”、是“发现和发明”。对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有没有创新,这种创新可以是一个理论、概念或原理的创造,也可以是一个新的工具或者技术的创造,需要研究生在某一个方面提出独到的见解。需要紧跟科学前沿、敏锐发现新问题。校长希望研究生把每一次课程作业都作为可发表的论文来准备,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校长同时告诫说,创新的道路是艰辛而充满风险的,同时又有他人体会不到的快乐,是“痛并快乐着”,希望研究生将创新作为终身追求。
三、学术规范的要求
校长提出了四点基本学术规范要求,即
1、增强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3、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
4、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
此外,校长还对应该遵循的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批评规范等进行了解析。
最后,校长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是有立场的研究,应该时刻谨记学术政治纪律,做到以下几点:
1、学术研究要与党的基本路线方针相一致,不得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冲突,不得损害国家的基本制度。
2、要有民族责任感、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3、要认真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认真研读马克思的相关经典著作,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其思维逻辑,将受益终生。